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中国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持续发力,截至2025年7月底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网络。数据显示,我国5G基站总数达459.8万个,千兆光网端口突破3053万个,并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的覆盖目标。在算力网络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正通过四大核心方向重塑产业格局,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5G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可行性评估报告》指出,我国5G网络建设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截至2025年7月,全国建成459.8万个5G基站,千兆光网能力端口超过3053万个,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网络架构。重点场景深度覆盖行动中,在文旅景点、交通枢纽等区域实施"信号升格"工程,同步推进168个试点区域的万兆光网部署,推动网络向超高速、低时延方向演进。
二、算力融合与5G协同发展:构建智能时代的新基建底座截至2025年6月,在用标准机架规模达1085万个,智能算力突破788 EFLOPS(FP16半精度)。通过优化国家枢纽间传输时延(≤20ms)、集群与周边城市连接(≤5ms)以及区域节点内通信(≤1ms),构建起高效敏捷的算网融合体系。这种架构创新使5G网络与数据中心形成协同效应,为工业互联网、自动驾驶等场景提供毫秒级响应能力。
三、共享经济驱动下的绿色5G: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新路径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机制,新建铁塔共享率达85%,95%以上的5G基站基于存量站址改造完成。这种模式累计减少建设120万座通信铁塔,节省土地6.8万亩。同时推进的5G异网漫游商用化,使网络资源利用率提升30%以上,在降低重复投资成本的同时增强整体网络效能。
四、城乡协同与国际互联:拓展5G生态发展空间边界在乡村数字化进程中,行政村宽带覆盖率实现100%,98%以上的行政村开通5G服务。国际通信能力显著增强,建成15个国际出入口局和17条海缆系统,形成多方向通达的全球化网络布局。这种立体化发展策略既巩固了国内数字基础设施优势,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解决方案。
来看,2025年的中国已构建起全球领先的5G-算力融合型新型基础设施体系。通过覆盖升级、算网协同、绿色共享和开放互联四大战略路径,我国不仅实现了技术性能的国际领先,更在资源利用效率与生态发展空间维度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万兆光网试点扩展至更多城市区域,以及智能算力规模持续扩大,5G投资正从网络建设向应用场景深度开发延伸,为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垂直领域创造万亿级市场机遇。
更多5G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5G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