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技术迭代加速,各国竞相布局算力、算法和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作为中国科技创新高地,北京市于近期举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正式发布《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2.0》,通过系统性政策设计与市场资源协同,将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千亿级智能经济生态体系。数据显示,该计划已推动本地AI企业形成近200个行业应用案例,并规划在2026年底前实现千家成员规模,展现出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强劲动能。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北京市通过伙伴计划2.0构建起以算力支撑为基础的系统性支持体系。自2023年5月启动以来,该计划已汇聚超280家涵盖算力、数据、模型、应用及投资领域的核心企业,形成覆盖金融、政务等10余个行业的应用场景矩阵。新升级的服务体系引入"1+10+X"架构,聚焦产业供需对接,重点实施芯模适配等10项能力工程,并通过AI产品体验计划向全球数字经济城市联盟成员开放免费服务资源。政策端配套推出算力券补贴、数据要素市场示范奖励等专项措施,预计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超百亿规模。
二、生态构建:千亿级产业链协同催生百个行业应用场景北京正加速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闭环生态,截至2025年9月已促成40余个项目合作签约。在基础设施层面,通过整合本地算力资源为伙伴企业提供约8500P的超强算力支撑;数据要素方面,与100余家创投机构建立战略合作通道,推动高质量行业数据集建设。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城市行"计划将服务网络延伸至京津冀及海外数字经济合作城市,预计未来三年内带动跨境AI服务贸易额增长30%以上。这种多方协同模式已孵化出医疗影像分析、智能文旅营销等28个细分领域标杆案例。
三、投资与市场环境:政策红利释放激发产业创新活力北京市经信局发布的专项支持政策显示,在要素保障方面将适度超前布局新型算力基础设施,计划到2026年建成覆盖主要行业的百万级数据标注库。投资端通过中小企业服务券补贴等措施降低企业研发成本,预计带动社会资本投入规模较现行水平提升50%。在安全治理维度,率先建立的人工智能风险评估体系将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据测算,该政策组合可使本地AI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25%-30%,形成技术、资本与场景的良性互动循环。
来看,北京通过伙伴计划2.0构建起"技术研发-场景落地-生态协同"三位一体的发展范式,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重驱动下,正加速向全球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的目标迈进。随着千家企业规模目标的推进和跨境合作网络的扩展,预计到2026年将形成覆盖全产业链、年产值超千亿级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更多人工智能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人工智能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