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近年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2025年7月上旬期货市场的剧烈震荡引发广泛关注。多晶硅、焦煤等工业原料价格在短期内实现跨越式增长,而稀土作为战略资源的核心地位持续凸显,其产业链重构与企业竞争格局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版图。本文结合当前市场数据,聚焦稀土产业趋势及重点企业的动态发展。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稀土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截至2025年7月,多晶硅期货价格已突破5万元/吨大关,较6月底上涨超70%;焦煤主力合约升至1100元/吨以上,涨幅逾50%。这一波大宗商品的集体上行中,稀土板块表现尤为突出:包钢股份作为全球最大稀土原料供应商之一,凭借其年产能达万吨级的精矿生产线,近期股价创年内新高,市值逼近千亿元规模。
美国国防部与MP Materials签订钕、镨采购协议(单价110美元/公斤),叠加苹果公司5亿美元合作订单落地,进一步凸显高端磁材需求的刚性支撑。供给端看,低价稀土矿源收缩已成行业共识;需求侧则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风电等领域的持续扩张,形成价格上行与产业集中度提升的双重推力。
二、稀土企业竞争格局演变:龙头优势强化与技术壁垒构建在终端磁材订单修复驱动下,盛和资源、北方稀土等行业领军企业年内股价涨幅均超20%(以2025年7月数据计)。包钢股份凭借其掌控的白云鄂博矿区——全球储量最大且品位最优的稀土矿床,进一步巩固行业话语权。数据显示,该公司具备年产50%-58%高纯度稀土精矿的能力,技术优势转化为显著成本领先。
值得注意的是,中小市值企业也在细分领域突围。如北玻股份(市值不足50亿元)通过玻璃深加工设备升级切入新能源储能领域;亚星化学则依托ADC发泡剂等产品,在轻量化材料赛道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此类企业的崛起印证了“反内卷”政策下行业资源向技术密集型环节倾斜的逻辑。
三、2025-2030年稀土战略价值深化:政策驱动与全球价值链重塑随着中国高质量发展理念深入,稀土产业正从粗放式开采转向高附加值深加工阶段。美国、欧盟对关键矿产供应链安全的担忧推动其加大本土勘探投入,但短期内难以撼动中国在分离提纯技术上的绝对优势。预计到2030年,我国稀土永磁材料产能将占全球75%以上,支撑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产业的发展需求。
从资本开支周期看,行业自2024年起进入新一轮扩张窗口期。头部企业通过垂直整合强化定价权,而尾部玩家则加速退出低端冶炼环节。这种供给侧优化趋势与“反内卷”政策导向形成共振,推动全行业ROE中枢上移。
稀土产业的全球话语权争夺战
2025年的市场波动再次证明,稀土作为现代工业“维生素”的战略价值持续提升。从价格周期看,钕、镨等关键元素的价格锚定机制正在形成;从企业竞争维度,技术壁垒与资源掌控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而政策层面,“反内卷”带来的供给端优化将持续为行业估值修复提供支撑。未来五年,稀土产业链的价值重估将贯穿整个新能源革命进程,中国企业的全球定价权争夺战已进入关键阶段。
更多稀土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稀土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