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随着全球医疗技术革新加速,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25年9月15日正式发布《上海市促进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全链条发展行动方案》,明确以技术创新和资本赋能为核心驱动力,推动产业规模突破千亿级目标。该方案不仅聚焦产业链协同优化,更通过政策引导构建覆盖研发、生产及应用的完整生态体系,为全国医疗器械行业树立标杆案例。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行动方案提出,将鼓励本土医疗器械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快速获取核心技术资源,并依托上海自贸区制度优势拓展海外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上海市医疗器械出口额同比增长18%,但高端产品占比不足35%。为此,政策明确对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的企业给予专项补贴,目标在2027年前培育5家以上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二、构建协同创新网络:产学研医联合攻克技术瓶颈针对高端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等"卡脖子"领域,方案要求医疗器械企业与高校、医疗机构及第三方检验平台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例如,在智能医疗装备方向,将组建不少于10个市级工程研究中心,重点突破AI辅助诊断算法和生物材料3D打印技术。通过共享数据资源库和临床试验绿色通道,预计可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达40%。
三、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助力中小创新主体成长为行业冠军政策特别强调对中小型医疗器械企业的梯度扶持策略。2025年计划设立专项培育基金,重点支持在微创介入器械、基因测序设备等细分领域具备核心专利的企业。根据规划,未来三年内将新增30家"单项冠军"和1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全市医疗器械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8%以上。
四、创新金融工具组合:构建全链条资本支撑体系方案首次系统性整合各类基金资源,提出设立总规模超200亿元的生物医药并购母基金,并引导未来产业基金向颠覆性技术倾斜。同时鼓励市场化S基金参与盘活存量资产,为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企业提供风险对冲保险产品。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市医疗器械领域私募股权融资规模已达150亿元/年,政策落地后预计每年可新增30%的资本注入。
从产业链重构到创新生态培育,《行动方案》勾勒出上海打造世界级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战略路径。通过强化国际化资源整合能力、打通产学研用转化通道、完善金融与保险保障机制,该市正加速构建"基础研究-产业转化-临床应用"的闭环体系。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预计到2027年,上海市医疗器械产业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形成辐射长三角乃至全球的技术策源地和产业高地。
更多医疗器械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医疗器械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