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核心看点:铜矿供应扰动叠加政策调控 磁材需求持续释放
当前全球金属产业链呈现显著分化态势,铜矿供给端约束加剧与稀土磁材出口管控同步推进,推动磁材应用领域景气度提升。2025年8月数据显示,我国永磁材料企业订单排产已延至10月中旬,磁材产品价格指数较年初上涨12%,行业正迎来量价齐升的黄金窗口期。
智利作为全球最大产铜国,其El Teniente铜矿事故导致未来三年产能增量受损。最新统计显示,该国2025年全年铜产量预计为558万吨,同比仅增长1.5%,较今年5月预测的3%增幅显著下调。非洲赞比亚二季度铜产量环比下降6.7%,主因酸性物质泄漏事故及矿山品位自然衰减。
尽管当前处于传统需求淡季,电网投资与新能源车用磁材需求仍保持韧性。国内社会库存维持近五年同期最低水平,现货升水幅度扩大至180元/吨,为铜价形成强支撑。据产业链调研数据,头部磁材企业9月订单环比增长约25%,预计"金九银十"旺季将推动全年铜消费量突破1430万吨。
二、稀土供应端强化管控 磁材出口管制倒逼全球供应链重构(附国内政策影响分析)我国自2025年7月起实施的稀土磁材出口配额制度,直接刺激海外客户加快库存补充。最新监测数据显示,8月永磁材料企业排产计划已覆盖至10月中旬,部分订单交货周期延长至45天以上。政策调控叠加新能源车、工业机器人等高端制造需求爆发,使钕铁硼磁材价格指数季度环比上涨9.2%,氧化镨钕均价突破78万元/吨。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Q3全球高性能磁材产能中约62%来自中国,政策红利正加速推动我国磁材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定价权提升。
三、磁材产业量价齐升趋势确立(附2025-2027年增长预测)在铜矿供给约束与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双重驱动下,铜价有望维持每吨6800美元以上波动中枢。磁材领域受益于以下核心逻辑:
1.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稀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同比仅增5%,原料端供应持续收紧;
2. 需求结构加速优化:新能源车用磁材占比提升至38%,工业电机等高端应用增长超40%;
3. 国际贸易格局重塑:海外订单转移推动国内出口单价同比上涨19%。
四、展望与总结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铜矿供给端约束持续强化叠加磁材产业政策红利释放,形成"原料紧平衡+高端需求爆发"的双轮驱动格局。从数据维度看:全球铜显性库存已降至85万吨警戒线以下,钕铁硼磁材价格较年初上涨14%,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突破90%临界点。预计2025全年我国磁材产量将达32万吨,同比增长17.6%,行业在政策护航与技术迭代下正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三年随着新能源、智能制造领域投资持续加码,磁材产业有望实现年均20%以上的复合增长。
更多磁材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磁材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