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双碳"战略推动下,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近期,位于珠江口盆地的首个国家级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累计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标志着中国在海洋领域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碳减排解决方案,为能源企业低碳转型提供重要参考样本。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碳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南海东部海域的恩平15-1油田,通过自主研发技术成功解决高含二氧化碳原油开发难题。该项目采用捕集与封存(CCS)工艺,年封存量达10余万吨,较传统开采模式减少同等规模碳排放量相当于220万棵成年树木的吸收能力。后续升级为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系统后,更实现"变废为宝"式发展——通过注入二氧化碳提高原油采收率,在未来十年内将形成超100万吨二氧化碳封存量,同时增产石油20万吨。
二、产业集群化布局加速碳市场扩容:从单点示范到区域协同随着技术成熟度提升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大,我国正构建多层级CCUS产业体系。以珠江口盆地为例,惠州千万吨级碳捕集与封存集群项目已启动建设,计划将大亚湾工业区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运输至海域进行永久封存。该模式形成"精准捕集-高效运输-规模封存"完整产业链条,预计每年可减少约50万吨碳排放当量。
三、区域差异化发展打造碳减排增长极:南北双中心战略成型依托能源资源分布特征,我国正构建南北两大核心枢纽:北部以渤中19-6气田为中心的二氧化碳驱油中心,南部则利用南海万亿方大气区建设驱气中心。这种布局既发挥海上油气田地质封存优势,又与陆上工业排放形成协同效应,预计到2030年可带动相关产业投资超千亿元。
当前中国碳市场正经历从政策驱动向技术驱动的转型期,以海上CCUS为代表的创新实践为全球低碳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随着产业集群规模扩大和区域协同发展深化,重点企业在提升减排效能的同时,将推动碳捕集、运输、封存全产业链价值释放。未来五年内,预计我国CCUS项目年封存量有望突破500万吨级,形成兼具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新型低碳产业生态。
更多碳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碳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