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全球芯片产业在2024-2025年间迎来多重变革,欧洲市场因法规升级成为焦点战场。中国芯片企业正通过技术迭代与量产经验,在智能驾驶领域加速渗透国际供应链体系。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欧盟ADAS标配化法规已覆盖超80%新车型注册量,而车规级AI芯片需求年增速达37%,市场格局面临重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芯片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根据行业监测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驾驶芯片市场规模突破180亿美元,同比增长29%。其中,欧盟《通用安全法规II》(GSR2)的全面实施成为关键推手:自2024年7月起,所有新注册车型必须标配AEB、ISA等ADAS功能,直接拉动车规级芯片需求激增。同期,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R155和R156法规也进入全量覆盖阶段,要求车辆实现网络安全与软件更新的合规管理,迫使车企加速供应链本土化布局。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芯片企业的竞争力开始显现。以黑芝麻智能为例,其华山A1000系列已在中国市场实现百万级装机量,并计划于2025年底通过东风等主机厂进入欧洲量产序列。数据显示,这类跨域融合芯片方案可使BOM成本降低约18%,开发周期缩短40%——这正是欧洲车企在电动化与关税压力下迫切需要的“降本增效”解药。
二、中国智能驾驶芯片企业的差异化路径,行业资讯及芯片统计数据黑芝麻智能在慕尼黑IAA展会上展示的核心技术路线显示,其战略重心在于构建全生命周期合规能力:以武当C1200家族为代表的车规级芯片,通过硬件级安全隔离设计满足欧盟网络安全标准,并支持多代车型平台复用。这种“一次开发、多代适配”的架构特性,直接回应了欧洲车企对法规兼容性和长期成本控制的诉求。
值得关注的是其华山A2000系列的进展:这款下一代辅助驾驶芯片内置九韶NPU,算力达196TOPS,配套自研工具链BaRT可支持更大规模AI模型部署。目前该芯片已与多家国际Tier 1展开舱驾一体方案开发,并通过机器人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进一步摊薄成本——这为中国芯片在欧洲市场的竞争提供了关键优势:技术成熟度验证+跨行业成本分摊=更具价格弹性的解决方案。
三、认证壁垒与长期竞争力,行业资讯及芯片统计数据尽管中国芯片企业已取得阶段性突破,但欧洲市场仍存在严苛的准入门槛。根据欧盟型式认证流程,车规级芯片必须通过AEC-Q100/ISO26262功能安全认证,并提供完整的网络安全审计文件与OTA追溯机制。黑芝麻智能透露,其武当C系列已通过ASIL-D等级认证,但欧洲本地测试仍需额外投入——这提示行业:合规能力已成为芯片企业出海的核心竞争要素。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欧盟市场前十大ADAS芯片供应商中,中国企业占比仅7%,而到2025年这一数字预计提升至15%。增长动力不仅来自成本优势,更源于中国企业在智能驾驶场景上的快速迭代经验:黑芝麻与安波福、大陆等Tier 1的合作案例表明,量产验证数据本身已成为最佳“技术背书”。
2025年的全球芯片产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欧洲市场因法规强制升级成为关键战场。中国企业在智能驾驶芯片领域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与本土化适配策略,已开始打破原有供应链格局。然而,从实验室到量产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仍需跨越认证壁垒——这既是挑战,也是重塑全球产业分工的机遇窗口期。随着黑芝麻等企业将中国市场的规模化经验转化为欧洲合规语言,未来3年或将见证更多中国芯片方案在国际舞台的核心位置上崭露头角。
更多芯片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芯片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