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5年9月15日,我国房地产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态势。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城房价指数看,新房价格环比下跌城市数量减少3个至57个,二手房价格下跌范围扩大;一线城市核心区域改善型需求释放带动局部回暖,而多数二三线城市仍面临去库存压力。政策端持续优化与市场信心修复并行,为后续“金九银十”周期奠定基础,但行业整体品牌价值连续四年下滑揭示长期调整仍在延续。
一、房价企稳信号初现:政策效应叠加核心区域需求释放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房价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8月数据显示,全国70城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跌幅收窄至-0.3%,一线城市新房价格降幅收缩0.1个百分点。上海、杭州等热点城市凭借优质改善项目入市及限购松绑政策,以0.4%的涨幅领涨榜单;二线城市整体下跌0.3%,但南宁、合肥等地因区域规划利好表现相对抗跌。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广州、深圳新房价格同步下调,反映一线城市内部市场分化加剧。
房价结构性差异凸显产业布局调整方向:
二、二手房市场承压与先行指标回暖:价格下行中的投资机遇 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下跌0.6%,跌幅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一线城市领跌(-1%),北京、上海二手房价分别下降1.2%和1%。尽管成交量仍处低位,但经纪行业景气度指数单月回升2.8至47.26,新房与二手房找房热度环比微涨0.6%和1%,显示市场情绪触底反弹迹象。产业布局对房价修复的支撑作用:
三、房企品牌价值持续缩水与行业整合加速2025年全国房企品牌价值均值同比下降7.6%,连续第四年走低,头部企业如保利、中海凭借稳健运营降幅控制在3%以内。数据表明:
房价与产业的联动效应强化竞争壁垒:
优质地段项目的稀缺性将推升核心资产价值,而品牌房企通过资源整合可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四、政策红利释放与未来趋势展望9月进入传统销售旺季,叠加限购松绑、房贷利率下调等政策显效,预计新房成交量有望结束6月以来的下滑态势。分析师指出:
与建议
当前房地产市场呈现“局部回暖、整体承压”特征,房价波动与产业调整共同塑造投资逻辑:一线城市核心区域及强二线城市改善型项目具备抗跌属性;三四线城市需关注政策力度与人口流动趋势。投资者应把握结构性机会,同时警惕非核心资产去化风险。未来政策落地效果与市场信心修复速度,将成为决定行业止跌回稳的关键变量。
更多房价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房价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