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2025年全球能源转型加速背景下,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迎来关键节点。9月13日于常州开幕的国际新能源博览会,成为观察我国新能源产业链升级、技术创新突破及城市级零碳路径探索的重要窗口。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我国新能源领域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同比增长显著,而常州作为“新能源之都”,凭借其完整的产业生态与创新实践,正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标杆经验。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在政策支持下持续扩容,常州以"发储送用网"五大领域为核心,形成全国最完整的产业链生态。2025年上半年数据显示,其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搭载常州产电池;年生产新能源整车近20万辆,理想汽车生产线实现40秒下线一辆的高效产能。在电力设备领域,常州变压器产量占全国13.1%,电缆年产量达380万公里(可绕赤道95圈)。政策层面,常州正推进"瓦特经济+比特经济"深度融合,在近零碳园区、微电网集群建设中持续发力,预计今年新能源产业规模将突破万亿级。
二、技术创新重塑行业天花板,突破性成果频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创新链在常州加速成型。光伏领域,本地企业多次刷新世界纪录,N型i-TOPCon电池以26.81%转换效率树立新标杆;储能技术方面,半固态电池攻克-30℃极寒工况难题,超充电池实现"充电一刻钟续航四百里"的技术突破。数据显示,常州新能源领域规模以上企业今年前7月完成产值5077亿元,同比增长4.3%,印证了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作用。政策引导下,"研发—中试—产业化"的创新闭环正在形成,为行业技术迭代提供持续动能。
三、探索城市级零碳路径,构建能源网络新生态常州以系统性思维推进绿色转型,在溧阳打造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体系,通过绿色电力溯源系统实现每度电的可追溯认证,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根据最新发布的《溧阳零碳园区建设方案》,未来将构建"一核引领、三区联动、N区协同"发展格局,重点发展ESG高端服务、绿色智慧能源等产业,预计带动超3000亿元规模。政策层面强调"以零碳为纲",通过场景创新推动从微观技术到宏观制度的全方位变革,探索可复制的城市级低碳转型路径。
四、资本市场彰显产业韧性,20家上市公司引领增长截至2025年9月,常州新能源产业链拥有超20家A股上市公司(按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形成覆盖光伏、储能、汽车零部件的完整梯队。天合光能以310.56亿元上半年营收稳居榜首,累计出货量全球第一;星宇股份承接52个车型研发项目,展现强市场响应能力。数据显示,约17家企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时创能源等企业增速超60%,资本市场表现印证了常州新能源产业集群的抗风险能力和创新活力。
从产业高地迈向零碳标杆
作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样本,常州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场景落地的协同推进,在2025年展现出强劲发展动能。其万亿级产业链规模、世界领先的技术突破以及系统化的城市级转型路径,不仅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模式,更体现了中国在新能源赛道上的全球竞争力。随着"6+X"未来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常州正以零碳生态与智慧创新的双重驱动,书写着能源革命的新篇章。
更多新能源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新能源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