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采购

发产品

  • 发布供应
  • 管理供应

2025年镍板行业政策分析:镍板行业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检测要求

   2025-09-16 5040
导读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 “工业 4.0” 持续推进与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镍作为新能源、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关键战略资源,其产品

  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 “工业 4.0” 持续推进与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背景下,镍作为新能源、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关键战略资源,其产品质量把控尤为重要。当前,镍板生产流程中受工艺参数、后续处理等因素影响,表面易出现结粒、烧板、水印等缺陷,这些缺陷会直接影响镍板性能。然而,部分镍板生产企业仍依赖人工目测进行缺陷检测,检测准确性与速度受主观因素制约,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偏低。随着2025年镍板行业对智能化检测要求的进一步提升,传统检测方式已难以满足行业发展需求,开发高效、精准的镍板表面缺陷智能化检测方法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下是2025年镍板行业政策分析。

  一、镍板缺陷检测的图像预处理技术应用  (一)镍板缺陷数据集的采集与构建

  通过 CCD 设备采集电解镍板表面缺陷图像,共获取 1066 张包含缺陷的镍板图片。《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镍板行业市场现状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针对镍板生产中常见的烧板、水印、结粒三类缺陷,筛选出典型图像并建立专属的镍板缺陷数据集,为后续模型训练与检测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二)镍板图像的增强处理方法

  深度学习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数据支持,为扩充镍板缺陷数据集规模,对已标注的镍板缺陷图片进行翻转、旋转、缩放、裁剪拼接操作,并加入高斯噪声,生成大量带标注的新图像,整合至原有数据集。同时,引入 Albumentations 库,利用其中亮度调节、对比度优化、滤波处理、平移旋转等图像增强功能,解决模型在低光照条件下性能不足的问题,有效提升模型对不同环境下镍板缺陷的泛化检测能力。

  二、YOLOv5 算法优化及在镍板缺陷检测中的改进  (一)YOLOv5 原始网络结构与镍板检测适配性分析

  YOLOv5 模型由 Backbone、Neck、Head 三个核心模块构成,是当前应用广泛的轻量级 one-stage 目标检测算法,具备良好的网络可移植性。其中,Backbone 采用 CSPDarknet53 作为骨干网络,对镍板图像进行跨级局部特征提取;Neck 借助 PANet 生成特征金字塔网络,实现镍板缺陷特征的多尺度聚合;Head 由卷积层、池化层和全连接层组成,从锚定箱中生成镍板缺陷的检测预测结果。但原始 YOLOv5 在镍板缺陷检测中,存在锚框适配性低、低像素镍板缺陷识别能力不足、边界框回归收敛慢等问题,需针对性改进。

  (二)基于 K-means++ 的镍板检测锚框重新聚类

  原始 YOLOv5 在公开 COCO 数据集上通过 K-means 聚类设置预设锚框,由于镍板缺陷与 COCO 数据集中目标差异较大,锚框与镍板缺陷数据集适配度低。K-means 算法通过欧式距离判断样本相似度,初始聚类中心需人工选定,若中心选取不当易导致聚类结果偏离。改进方案采用 K-means++ 算法,先随机选取一个初始聚类中心,再选择与该中心距离最大的样本作为下一个中心,直至完成所需聚类中心选取,同时用样本与聚类中心的 IoU 替代欧式距离衡量相对位置,生成的锚框更接近镍板缺陷标注框。对已标注镍板缺陷数据集聚类后,确定适配的锚框尺寸参数:小特征图锚框为 [15,36;22,50;38,32],中间特征图锚框为 [40,83;75,86;53,112],大特征图锚框为 [123,80;160,213;380,341](表格 1 中数据整理),显著提升锚框对镍板缺陷的适配性。

  (三)CBAM 注意力机制在镍板缺陷特征提取中的融入

  镍板图像可能存在像素较低的情况,导致缺陷检测时信息缺失。在 YOLOv5 的 Backbone 主干网络 C3 模块中加入 CBAM 注意力机制,该机制由通道注意力模块和空间注意力模块组成,可同时关注镍板图像的通道与像素点权重。通道注意力模块对输入的镍板特征层(H×W×C)进行全局最大池化与平均池化,得到两个 C×1×1 特征长条,经共享全连接层(通道数先缩小 r 倍再扩张回原通道数)和 ReLU 激活后,相加并通过 Sigmoid 激活,生成 0-1 区间的通道权值,与原始镍板特征层相乘,突出镍板缺陷核心通道信息;空间注意力模块以通道注意力输出为输入,对通道进行全局最大池化和平均池化,得到两个 1×H×W 特征层,堆叠后经 1 通道卷积层和 Sigmoid 激活,生成特征点比重,与输入特征层相乘,强化镍板缺陷空间位置信息。通过 CBAM 注意力机制,有效提升模型对低分辨率、不清晰镍板缺陷的特征识别能力,抑制无用信息干扰。

  (四)EIoU 损失函数对镍板边界框回归的优化

  YOLOv5 原始边界框回归采用 CIoU 损失函数,总损失由边缘框损失(CIoU)、置信度损失(交叉熵)、分类损失(交叉熵)构成,公式为:Loss_total = Loss_box + Loss_obj + Loss_cls。CIoU 损失考虑预测框与真实框的重叠区域、中心点距离及纵横比,但当镍板缺陷预测框与真实框纵横比等比例缩放时,宽高同时增减不会改变 CIoU 损失,导致与真实框偏差较大。改进方案将边缘框损失替换为 EIoU 损失函数,公式为:Loss_EIoU = 1 - IoU + [ρ²(b,b^gt)]/c² + [ρ²(w,w^gt)]/c_w² + [ρ²(h,h^gt)]/c_h²。其中,b、w、h 分别为镍板缺陷预测框的中心点、宽度、高度,b^gt、w^gt、h^gt 分别为真实框对应参数,ρ² 为欧式距离,c、c_w、c_h 分别为两框最小外接矩形的对角线长度、宽度、高度。EIoU 将 CIoU 的纵横比损失拆解为宽损失与高损失,通过最小化镍板缺陷预测框与真实框的宽高差,加快边界框回归收敛速度,提升镍板缺陷检测精度。

  三、镍板缺陷检测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一)镍板缺陷检测实验环境与参数设置

  实验需对镍板进行双面缺陷检测,配置两个方向的 CCD 相机,工作流程为:镍摞经传送带送至下板工位,工位底部升降机配合上方 4 个激光测距将镍摞顶平,上方遮光罩下降遮挡环境光,上侧 CCD 相机检测镍板上表面缺陷;检测完成后遮光罩上升,机器人吸起镍板移至下侧 CCD 相机工位,完成下表面检测;视觉系统分析后,合格镍板由机器人搬运至下一工位,不合格镍板送至 NG 工位。实验硬件环境为 Intel (R) Core (TM) i7-9750H CPU@2.60GHz、NVIDIA GeForce GTX 1660 Ti GPU,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软件环境为 PyTorch 1.8.0、CUDA 11.1,模型训练参数设置为 batch size=16、epoch=200。

  (二)镍板缺陷检测模型的评价指标确定

  采用平均精度均值(mAP)、F1 分数(F1-score)、图片检测速度(帧 /s)作为模型性能评价指标。其中,精度(P)反映模型对镍板缺陷的分类能力,公式为 P=TP/(TP+FP);召回率(R)反映模型发现镍板缺陷阳性样本的能力,公式为 R=TP/(TP+FN);F1 分数为 P 与 R 的调和平均数,公式为 F1-score=2P×R/(P+R);以 P 为纵轴、R 为横轴绘制 P-R 曲线,曲线下面积为平均精度(AP),所有类别 AP 的平均值即为 mAP,取值范围为 [0,1],数值越大表示镍板缺陷检测精度越高。

  (三)镍板缺陷检测的消融实验结果

  在镍板缺陷数据集上开展消融实验,验证各改进模块的有效性。实验 1 为原始 YOLOv5 算法,检测结果 P=78.6%、R=77.2%、mAP=77.6%;实验 2 仅加入 K-means++ 锚框聚类,P 提升至 79.2%、R 提升至 78.6%、mAP 提升至 80.1%,说明新锚框更适配镍板缺陷数据集;实验 3 在实验 2 基础上加入 CBAM 注意力机制,P=78.9%、R=80.5%、mAP=81.0%,证明该机制能增强镍板缺陷特征识别;实验 4 在实验 3 基础上引入 EIoU 损失函数,P=79.5%、R=80.9%、mAP=81.4%,较原始算法 mAP 提升 3.8 个百分点,各改进模块均对镍板缺陷检测产生正向影响(表格 3 数据整理)。

  (四)改进 YOLOv5 与主流算法的镍板检测性能对比

  将改进 YOLOv5 与 Faster R-CNN(two-stage)、SSD、YOLOv3、原始 YOLOv5(one-stage)在镍板缺陷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Faster R-CNN 的 P=53.4%、R=68.6%、F1-score=60.1%、检测速度 = 6 帧 /s、mAP=60.5%;SSD 的 P=72.5%、R=50.3%、F1-score=59.4%、检测速度 = 44 帧 /s、mAP=63.4%;YOLOv3 的 P=74.3%、R=68.5%、F1-score=71.3%、检测速度 = 36 帧 /s、mAP=72.9%;原始 YOLOv5 的 P=78.6%、R=77.2%、F1-score=77.9%、检测速度 = 62 帧 /s、mAP=77.6%;改进 YOLOv5 的 P=79.5%、R=80.9%、F1-score=80.2%、检测速度 = 61 帧 /s、mAP=81.4%(表格 4 数据整理)。改进后的模型较 Faster R-CNN 检测速度快近 10 倍,mAP 提升 20.9 个百分点;较 SSD、YOLOv3、原始 YOLOv5,mAP 分别提升 18 个、8.5 个、3.8 个百分点,且检测速度与原始 YOLOv5 接近,在镍板缺陷检测精度与速度上均具备显著优势。此外,改进 YOLOv5 的收敛速度更快,迭代 80 次后 mAP 趋于平稳,最终收敛精度高于原始 YOLOv5,对镍板细小缺陷也能实现有效检测。

  四、全文总结

  针对当前镍板表面缺陷智能化检测程度低的问题,结合 2025 年镍板行业智能化发展需求,提出基于改进 YOLOv5 的镍板表面缺陷检测方法。通过图像预处理构建专属镍板缺陷数据集,采用 K-means++ 重新聚类锚框提升适配性,融入 CBAM 注意力机制增强低像素镍板缺陷识别能力,引入 EIoU 损失函数加快边界框回归收敛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在镍板缺陷检测中,mAP 达到 81.4%,检测速度为 61 帧 /s,较 Faster R-CNN、SSD、YOLOv3、原始 YOLOv5 等主流算法,各项性能指标均显著提升。该方法有效实现镍板缺陷检测的高效化与智能化,解决了传统人工检测的弊端,为镍板生产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提供技术支撑,对推动镍板行业智能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建立的镍板缺陷数据集与改进算法模型,也为后续镍板行业检测技术的优化与拓展奠定基础。

更多镍板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镍板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原创作品,作者: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lydsc.com/news/202509/16/44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入驻

企业入驻成功 可尊享多重特权

入驻热线:0539-8897201

请手机扫码访问

客服

客服热线:0539-8897201

小程序

小程序更便捷的查找产品

为您提供专业帮买咨询服务

请用微信扫码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收获商机

微信扫码关注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