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碳中和进程加速,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正迎来关键窗口期。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纵深推进的背景下,一场以“向绿图强 全球共享”为主题的国际论坛将于2025年8月27日至29日在三亚召开。该活动将联动政策制定者、重点企业与技术开发者,通过资源整合与场景落地,为低碳产业链构建提供新范式,同时助力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后的绿色开放格局形成。
一、2025年低碳政策与产业环境:海南自贸港的先行示范作用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低碳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海南依托“两个基地”(国际碳金融基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基地)、“两个网络”(全球绿色供应链网络、气候投融资国际合作网络)及“两个枢纽”(清洁能源创新应用枢纽、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枢纽),正加速打造低碳政策先行试验区。数据显示,海南2024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18%,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75%以上,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的制度创新样本。
二、重点企业与低碳技术:产业链协同推动场景落地论坛将邀请世界500强及行业头部企业参与,聚焦碳市场交易机制优化、绿色金融工具开发等核心议题。例如,在清洁能源领域,已有23家跨国能源巨头明确表示将通过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拓展亚太市场;在生态修复方向,多家环保科技企业计划联合自贸港政策优势,推广基于区块链的碳足迹追踪系统。
数据亮点:预计到2025年末,海南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突破15%,其中低碳技术应用项目投资规模达800亿元。
三、国际规则衔接与区域合作:构建全球低碳治理新网络论坛通过模拟压力测试与政策沙盒机制,探索与《巴黎协定》第六条、COP28气候目标相兼容的自贸港制度设计。例如,在跨境碳资产交易方面,海南将试点“双轨制”监管模式——既保留国内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体系,又接轨国际碳信用标准(如Verra)。同时,三条产业考察路线涵盖三亚低碳智慧园区、琼北海上风电集群及南繁种业碳汇基地,直观展现技术应用与政策落地的协同效应。
四、自贸港封关运作下的低碳经济机遇随着2025年底海南全岛封关进入倒计时,论坛特别设置“零关税+简税制”政策解读专场。重点企业可通过海南独特的加工增值税收政策(30%内免关税)与跨境资金流动自由化措施,降低绿色技术研发与国际合作成本。例如,在氢能产业链中,进口核心设备的综合成本预计可下降25%-40%,显著提升本土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区域实践到全球共享
本次论坛不仅是海南低碳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展示,更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平台。通过政策协同、技术攻坚与资本赋能三大路径,海南有望成为连接亚太碳市场与中国双碳目标的枢纽节点。随着2025年封关后的制度红利释放,其经验将为其他自贸试验区提供可迁移的低碳发展模式参考,最终推动全球经济向绿色、包容与可持续方向转型。
更多低碳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低碳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