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自2023年起,中国通过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在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算力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在政策支持下展现出强劲发展态势。本文聚焦国家最新公布的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地区,解析其如何以算力建设为核心驱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探索数据流通、技术协同等领域的创新路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算力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北京城市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等10个试点地区被赋予“先行先试”使命,其发展基础与发展目标高度契合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战略。这些地区不仅是传统要素(土地、资本)集聚地,更在数据、算力等领域具备显著优势。例如,杭州-宁波-温州都市圈依托互联网产业生态,合肥都市圈以智能计算中心为支点,均将算力建设纳入重点改革任务。试点方案明确要求2年内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模式,预计到2027年实现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的整体跃升。
二、数据要素流通中的算力支撑:价值释放与安全平衡并重国家数据局透露,试点地区将率先探索公共数据资源价值挖掘路径。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其通过建设区域统一的数据交易平台,已吸引超200家算力服务商参与场景开发;成渝地区则依托国家级算力枢纽节点,推动政务、医疗等领域的数据有序开放。在政策环境上,试点方案细化了数据产权制度框架,并要求建立“安全可控”的流通机制——例如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区域算力资源调度的透明化管理。
三、技术创新驱动下的算力市场一体化建设:打破地域壁垒的关键举措工业和信息化部强调,培育全国一体化技术市场需以算力建设为纽带。试点地区被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路径:长三角苏南城市群通过“东数西算”工程优化区域算力调配;郑州、长株潭等中部城市则聚焦智能算法与产业结合,推动本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自然资源部同步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明确将低效用地盘活与算力建设挂钩——例如允许试点地区优先保障数据中心建设用地指标,并通过市场化方式激活存量闲置土地资源。
四、政策环境优化:金融赋能与人力资源协同的双重突破在资本要素端,中国人民银行提出通过定向信贷、跨境资金池等工具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人社部则从“增机会”“提能力”维度发力,在试点地区建立跨区域人才流动激励机制。例如,杭甬温城市群已试点“算力工程师”职称评审互通制度,吸引超万名技术人才参与数据中心运维与算法研发工作。这些政策组合拳旨在破解传统要素配置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算力建设提供长效保障。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算力基石
2025年的中国正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加速形成“东数西算、区域协同”的算力网络格局。10个试点地区在政策环境创新、数据流通机制探索及技术市场建设等方面取得的突破,不仅为2035年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奠定基础,更凸显了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核心生产要素的战略价值。未来需进一步强化跨部门协同与区域联动,确保算力建设既能支撑经济增长需求,又能有效统筹安全与发展两大目标,最终实现要素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效配置。
更多算力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算力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