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背景下,随着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中国汽车行业正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稳增长政策推动下,国内汽车消费潜力持续释放,新能源赛道领跑全球,智能网联技术加速落地,为宏观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一、2025年汽车销售目标与产业升级路径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汽车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根据最新发布的《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年中国汽车销量预计达到323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约3%。其中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核心驱动力,全年销量目标设定为1550万辆,较上年提升20%,占整体市场的近半壁江山。汽车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步锁定6%的目标值,出口规模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这一战略布局不仅聚焦短期市场扩容,更通过技术升级与产业链优化实现长期竞争力的跃升。
二、供需协同驱动汽车消费提质增效在需求端,《方案》提出多维刺激措施:支持以旧换新政策覆盖燃油车及新能源公交车领域,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电动化进程;拓展改装、租赁等后市场服务场景,释放梯次消费需求。流通环节创新尤为关键,二手车交易将通过"反向开票""异地登记"等便利化改革实现效率提升,线上交易平台的标准化建设将进一步打通信息壁垒。
在供给端,汽车产业正经历技术范式变革。智能网联领域加速推进"车路云一体化"试点,5G与V2X模块前装渗透率显著提高,北斗系统规模化应用覆盖物流、环卫等多场景。政策明确支持L3级自动驾驶车型准入,同步推动交通法规适应性调整。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聚焦关键瓶颈突破,固态电池研发进程加快,汽车芯片国产化替代持续深化。
三、汽车产业生态重构与全球竞争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战略支点:智能网联汽车管理规范细化至组合驾驶辅助功能,OTA升级活动纳入监管框架;《机动车生产准入管理条例》立法加速企业优胜劣汰。行业秩序整顿聚焦价格监测与账期规范,通过打击虚假宣传、数据造假等行为净化市场环境。
国际化布局方面,《方案》提出构建全链条出口服务体系:金融机构被鼓励开发专项信贷产品应对汇率风险,信用保险服务覆盖海外运营全流程;碳足迹标准互认机制建设将提升新能源汽车出海竞争力。物流运输网络的优化与本地化生产布局,为全球市场份额拓展提供支撑。
来看,2025-2026年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逻辑在于以技术创新重塑供给结构,通过政策引导激活消费潜能,最终形成"技术驱动-市场扩容-生态升级"的良性循环。在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8%的关键节点上,中国车企正加速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在智能电动新赛道构建全球竞争优势。(注:本文数据截至2025年9月15日)
更多汽车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汽车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