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智能农机装备通过与农业生产需求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农业现代化进程,解决了传统农业中的许多痛点问题。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于智能农机装备需求量很庞大,未来整体市场朝着多功能化趋势发展。以下是2025年智能农机装备市场现状分析。
(一)市场规模
2023年全球智能农机装备市场的估计规模大约为250亿美元左右。《2025-2030年中国智能农机装备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预计到2030年,全球智能农机装备市场的规模将达到450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率(CAGR)在8%-12%之间。目前,智能农机的应用早已超越田间作业范畴,形成覆盖 “耕、种、管、收、加、运”全链条的智能化生态。我国智能农机装备规模不断扩大,由2020年的12亿元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118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77%。
(二)市场渗透率
智能农机装备市场现状分析资料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农机在农机装备市场整体的渗透率约为7.2%,国内智能农机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行业支持性政策日益完善,技术水平加速发展,头部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智能农机市场将迎来跨越式发展。2025年中国智能农机渗透率将达到12%。
(一)市场政策环境
近年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均十分重视智能农机装备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农业创新的核心范畴,对智能农机装备全产业链进行了布局,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产业体系和商业化发展模式。我国政府部门也发布了大量政策支持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推动农机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部在2024年10月发布的《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农机装备,推进农机具数字化升级,研发推广高精准作业水平的智能农机装备,建设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鼓励农垦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
(二)市场数据
市场份额来看,我国龙头农机企业凭借本土化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2024年我国智能农机前3大厂商共占70.5%市场份额。中国农机出口市场继续保持强劲增势。智能农机装备市场现状分析有关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进出口总额99.8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其中出口93.05亿美元,同比增长26.5%。
三、智能农机装备市场发展趋势(一)市场多技术融合
中国智能农机装备技术体系已覆盖“感知-决策-执行”全链条,形成多学科交叉的创新生态。在感知层,北斗导航、激光雷达、多光谱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厘米级定位与环境感知,支撑无人驾驶拖拉机、变量施肥机等设备精准作业;在决策层,AI算法与农业大数据平台结合,优化作业路径与资源分配,例如大疆农业无人机通过AI识别病虫害,动态调整喷洒参数,效率提升60%
(二)市场变化趋势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成熟,越来越多的智能农机装备开始配备无人驾驶系统,减少了对人工的依赖,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精度。随着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农机装备开始集成多种功能,如播种、施肥、除草、喷药等,实现“一机多用”。这种集成化的农机装备能有效节省时间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总体看来,随着自动化、精准农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智能农机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环境影响,并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更多智能农机装备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智能农机装备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