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我国正通过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革命。截至2025年9月,《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正式发布,为电力装备产业明确了未来两年的战略方向与发展路径。该方案聚焦传统与新能源装备协同发展,通过八大核心举措强化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产业链韧性建设。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电力装备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指出,《工作方案》设定了明确的量化发展目标:传统电力装备年均营收增速保持6%左右;新能源装备出口量实现增长;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营收年均增长7%,龙头企业达10%。同时要求发电装备产量维持合理区间,重点推进新型储能技术突破与智能微电网建设,确保清洁能源高效接入与调控能力提升。
二、提升电力装备制造质量:强化基础研究与产业链协同创新通过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攻关行动,优先发展风电、光伏等优势领域。针对关键核心部件短板,依托国家科技专项推进材料、工艺等环节突破,如新型储能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优化及安全可靠性升级。在电线电缆等领域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加速低效产能退出与高端产品迭代。
三、扩大国内市场消费需求:依托重大工程推动电力装备应用通过陆上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海上风电规范开发以及煤电"三改联动"等项目,稳定传统能源装备需求。同步推进抽水蓄能、核电安全有序发展,核准重点电力互济工程,优化全国电网架构。预计2026年前将新增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超50个,带动储能设备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
四、拓展国际市场份额:深化全球合作与品牌竞争力塑造强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在风电、光伏全产业链的深度合作,通过"组团出海"模式整合装备制造企业、金融机构资源。重点支持电力工程承包商参与海外绿色基建项目,在东南亚、非洲等区域建立技术标准互认机制。预计2026年新能源装备出口额同比增长15%以上。
五、加速技术成果落地:首台套政策助力创新产品市场化推广通过保险补偿与示范项目评定,推动新型电力电子变压器、氢能发电装置等标志性装备产业化应用。支持国有企业优先采购创新产品,并建立试验验证平台共享机制。到2026年将新增30项以上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证。
六、优化行业生态体系:标准升级与绿色转型驱动高质量发展修订完善变压器、电动机能效标准,淘汰低效产能;发布光伏组件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标准,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规范体系。在电线电缆等行业推行"优质优价"招投标规则,引导企业通过服务增值提升竞争力。
七、数字化赋能产业升级:智能电网与低碳制造提升综合能效推进电力装备全流程数字化转型,2025年底前建成10个以上"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结合算力中心建设需求升级配电系统智能化水平,重点突破变压器损耗降低技术。同步开展退役风机叶片、光伏组件再利用试点,推动新能源装备循环经济发展。
八、产业链协同发展路径:集群建设与中小企业培育双轮驱动支持电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向世界级迈进,通过"链主企业+专精特新"模式完善供应链体系。预计到2026年将新增5-8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并培育300家以上细分领域冠军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网络。
来看,《工作方案》构建了涵盖技术研发、市场拓展、标准引领的立体化推进体系。通过强化传统优势与突破新兴领域并举策略,在2026年前有望实现电力装备产业规模与质量双提升,为我国能源安全和全球竞争力提供坚实支撑。政策落地后,预计到2026年新能源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超75%,关键零部件自给率提升至90%以上,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力装备制造新生态。
更多电力装备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电力装备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