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化。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4亿千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20年下降19.8%,绿色产业投资规模达17万亿元,彰显出低碳转型的显著成效与强劲发展动能。本文聚焦2025年低碳领域核心进展,解析生态治理成果与产业发展路径。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低碳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数据显示,全国森林覆盖率达24.96%,湿地保护率提升至53%,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5%。在能源结构方面,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22.7%,其中风能、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增长15.3%。工业领域单位产值碳排放强度下降14%,重点行业绿色制造水平显著提升。这些数据印证了低碳转型的系统性成效,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污染防治攻坚战纵深推进,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通过强化大气、水、土壤协同治理,2025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五年前减少37%。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成效突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覆盖率达68.9%。在生态系统修复方面,累计完成国土绿化面积1.3亿亩,荒漠化防治区域植被覆盖率提升至46%,有效巩固了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三、低碳产业布局全面升级,绿色经济动能持续释放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突破15%,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全球第一,市场渗透率超42%。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70%以上,氢能产业链初步形成千亿级市场规模。循环经济体系加速构建,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提高至63.5%,绿色建筑占比达92%。区域协同方面,长三角、粤港澳等城市群率先建成零碳产业园集群,形成可复制推广的低碳发展模式。
四、制度创新与国际合作并进,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全国碳市场交易规模突破80亿元,覆盖行业扩展至钢铁、建材等领域。"双控"机制深化实施,能耗强度和总量控制目标完成率超预期值3个百分点。国际层面,中国累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援助超过25亿美元,牵头成立全球气候技术转移中心,主导制定碳足迹核算等17项国际标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中贡献度位居前列。
来看,2025年中国低碳发展呈现系统推进、量质齐升的鲜明特征:生态治理实现历史性跨越,绿色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制度创新持续释放改革红利,国际合作展现大国担当。随着"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以降碳为战略抓手的发展模式将更加成熟定型,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富韧性的中国方案。(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及行业主管部门公开发布)
更多低碳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低碳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