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作为全球水产养殖领域的核心品种,罗非鱼凭借其高蛋白、低脂肪、无肌间刺的特性,已成为全球消费量最大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以下是2025年罗非鱼行业现状分析。
《2025-2030年中国鱼油行业市场调查研究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指出,2025年全球罗非鱼产量预计达730万吨,增长5%。其中,亚洲产区(中国、印尼、越南)贡献60%以上产量,拉美产区(巴西、哥伦比亚)增速最快。
二、中国产量格局:全球霸主地位稳固,但挑战加剧2024年中国罗非鱼产量达189.43万吨,同比增长4.27%,占全球总产量的30%。其中,广东以80.9万吨产量独占鳌头,海南、广西分列二、三位,形成“南养北运”的产业格局。中国依托全产业链优势(从种苗、养殖到加工、物流),构建了覆盖全球的供应链网络。然而,越南、印尼、巴西等国的崛起正冲击这一体系。
三、区域产量分析:广东领跑,云南崛起 1.广东:产业集群效应显著2024年广东罗非鱼产量达80.9万吨,占全国42%,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企业率先应用区块链溯源技术,消费者扫码可查看捕捞、运输、生产全流程数据,提升产品溢价能力。
2.海南:热带养殖特色鲜明2024年海南罗非鱼产量达42.8万吨,占全国22%,位居全国第二。海南罗非鱼主要出口至欧盟、日本等高端市场,2024年出口额同比增长20%,其中深加工产品占比超50%。
3.云南:新兴产区潜力巨大根据《云南省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到2025年罗非鱼产量将达22万吨,产值超70亿元。罗非鱼行业现状分析指出,云南省政府计划建设以西双版纳为中心的罗非鱼加工区,培育规模以上水产品加工企业10家,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从短期(2025-2026年)来看,受养殖技术升级和新兴产区崛起推动,中国罗非鱼产量预计以3%-5%的年增速增长,2026年突破200万吨。从长期(2027-2030年)来看,随着国内消费市场扩容和出口结构优化,产量增速将放缓至2%-3%,但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将提升至50%以上。
2.结构优化方向开发金枪鱼罗非鱼、彩色罗非鱼等新品种,满足差异化市场需求。推广“渔光互补”模式(在光伏板下养殖罗非鱼),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发展罗非鱼预制菜、鱼骨粉、鱼油等深加工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
总之,随着各国罗非鱼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罗非鱼的产量和品质还有提升空间。一些新技术,如基因编辑、智能化养殖系统等,可能会进一步推动产业发展。
更多罗非鱼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罗非鱼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