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正迎来关键转型期。近期发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2025—2026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6年75英寸及以上彩色电视机国内市场渗透率需超过40%的量化目标,并围绕彩电行业智能化、高端化升级提出多项政策支持措施。这一规划不仅为彩电产业指明发展方向,也折射出当前市场环境与技术变革对行业发展的深层影响。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彩电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指出,根据《行动方案》,2025—2026年规模以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需保持在7%左右。结合锂电池、光伏等关联领域,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营收年均增长将突破5%,其中彩电作为核心终端产品承担重要角色。政策层面强调“国货潮牌”推广与产业链协同,要求重点省份强化区域布局差异化,推动服务器产业规模至2026年达到4000亿元。
当前市场环境下,消费者对大尺寸、高画质需求持续攀升,彩电行业面临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化升级的转型压力。政策通过设立明确目标(如75英寸以上彩电渗透率超40%),旨在加速淘汰低效产能,并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
二、技术创新驱动下的彩电发展趋势:大尺寸化、智能化升级与产业协同未来两年,彩电行业将围绕“高端化”和“智能化”双轮驱动展开。一方面,《行动方案》提出个人计算机、手机及彩电需加速融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终端产品与智能体深度结合,并制定分级标准以规范市场供给;另一方面,企业被鼓励通过社交媒体、线上促销和体验店等渠道扩大新场景渗透率,挖掘大众消费需求。
在技术路径上,大尺寸化成为核心趋势之一。2026年75英寸及以上彩电的国内市场渗透率目标40%,将直接拉动面板供应链升级与显示技术迭代(如Mini LED、8K超高清)。同时,政策要求强化产业链协同,通过“链主”企业带动上下游对接,提升关键元器件本地化配套能力,确保产业链安全稳定。
三、国内外市场双循环战略:需求挖掘与全球化布局的深化路径为促进彩电行业内外需联动,《行动方案》强调“深挖需求潜力”。国内层面,政策鼓励企业参与电商平台促销活动,并通过行业展会推广新技术产品;国际方面,则要求引导企业深度嵌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以应对贸易格局变化带来的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作为规划起始年,彩电行业的区域布局将更加注重平衡性——计划到2026年实现五个省份的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突破万亿元。这既体现了政策对产业集聚区的支持,也为中西部地区彩电配套产业发展预留了空间。
当前中国彩电行业正处于政策红利与技术变革叠加的关键阶段。从大尺寸渗透率目标到智能化标准制定,从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到全球化战略深化,《行动方案》勾勒出一条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路径。未来两年内,彩电企业需在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同时强化产业链韧性,方能在竞争中占据先机,并助力电子信息制造业整体营收规模与出口比例持续领跑工业大类领域。
更多彩电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彩电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