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全球产能增减交织 中国扩产周期接近尾声
当前全球乙烯行业正经历结构性变革:国内产能扩张进入冲刺阶段,海外老旧装置加速退出,政策调控或成市场转折关键变量。截至2024年底,我国乙烯当量缺口仍达2,100万吨,进口依存度31%,但未来三年规划新增产能已近2,500万吨。与此同时,欧洲及日韩地区因成本劣势面临大规模减产风险,全球供需格局即将迎来历史性转折点。
我国乙烯行业正处于"减油增化"战略深化期,2025-2027年规划新增产能合计达2,482万吨。当前投产项目以乙烷裂解和轻烃一体化工艺为主导,单套装置规模普遍超过百万吨级,能效水平较传统石脑油路线提升约15%。这种技术升级与沿海沿江产业带的集群化布局(如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基地),推动行业集中度持续攀升。若按现有建设进度推算,至2027年底国内乙烯当量缺口将基本弥合,标志着历时十年的扩产周期接近尾声。
二、海外产能结构性调整加速:成本曲线右侧装置面临生存危机全球乙烯产业正经历"东西方分化"现象。欧洲及日韩地区油制工艺占比超60%,其中20年以上老旧装置占比达45%。由于能源密集型生产模式难以适应碳中和趋势,这些区域计划在2025-2027年间关停597-830万吨产能。对比我国新建项目能耗强度低于0.8吨标煤/吨乙烯的先进水平,海外装置单位成本高出约40%。这种技术代际差异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
三、全球供需拐点临近:产能增速与需求增长的动态平衡综合国内外扩产及退出计划测算:2025-2027年全球净增产能分别为1,126万吨、1,565万吨和840万吨,对应增速4.9%、6.5%和3.3%。而同期乙烯需求预计保持约3.5%的稳定增长(以中国为主导)。值得注意的是,2027年产能增速首次回落至需求增幅以下,叠加海外退出产能释放的市场空间,供需关系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四、政策调控方向决定拐点进程:总量控制与结构优化并举我国已设定炼油产能10亿吨硬约束,但"减油增化"仍可能带来增量压力。2025年7月启动的石化老旧装置评估,或将推动约3,000万吨/年的落后产能退出。行业改善的核心在于:严格管控烯烃项目审批节奏;建立轻烃、煤制、油制等不同路线的差异化准入标准;加速淘汰能耗超标装置。这种"供给侧改革2.0"若能有效实施,有望将供需拐点提前至2026-2027年。
五、风险提示:产能释放节奏与政策落地存在不确定性需警惕三大变量:其一,国内项目延期导致过剩压力后移;其二,国际地缘政治影响中东新增产能投放速度(如沙特2030愿景项目);其三,油价若跌破60美元/桶可能延缓海外装置关停进程。这些因素将共同决定行业复苏的斜率与持续性。
站在2025年产业转折节点回望,中国乙烯行业的"黄金扩产期"正进入收尾阶段。技术进步推动能效革命的同时,全球产能版图向低成本区域集中已成定局。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将决定行业能否在2027年前实现供需再平衡——既能避免过度投资造成的恶性竞争,又能通过老旧产能出清为技术创新腾挪空间。未来三年既是产业格局重构的关键窗口期,也是中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上位移的战略机遇期。
更多乙烯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乙烯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