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当前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化转型,中国在"双碳"战略指引下持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为破解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技术瓶颈,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于2025年9月12日正式发布新政,通过价格机制创新推动发电项目与用户侧直接衔接,标志着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技术应用与政策协同的新阶段。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十五五发电行业发展研究与产业战略规划分析预测报告》指出,新规明确要求公共电网对新能源就近消纳项目提供稳定供电服务。这类项目需将电源、负荷及储能设备整体接入用户侧产权分界点,形成清晰的物理与责任界面。电网企业须按接网容量标准为项目提供安全稳定的电力供应,并在关键节点安装计量装置,实现发电量、厂用电量、并网电量等数据的精准统计。
二、2025年发电技术特点驱动量化指标:自发自用比例阶梯化管理政策设立分阶段目标强化新能源消纳效能:要求项目年度自发自用电量占比不低于总可用发电量的60%,且需覆盖用户侧30%以上的用电需求。值得注意的是,该标准将随技术进步动态提升——2030年起新增项目须达到35%的自发自用比例下限。这一量化指标体系既体现当前储能技术的实际应用水平,也为未来技术创新留出发展空间。
三、2025年发电计量体系革新:数据精准化支撑市场机制建设新规强制要求所有就近消纳项目具备分表计量条件,电网企业需在发电端、厂用电侧、并网节点等五个关键环节安装智能电表。通过实时采集多维度电量数据,为后续交易结算和补贴发放提供可靠依据。这种精细化的计量体系不仅提升市场透明度,更为绿电认证、碳排放核算等衍生业务奠定技术基础。
2025年新能源发电政策体系呈现出鲜明的技术导向特征,在强化电网支撑能力的同时,通过量化指标倒逼技术创新应用。自发自用比例的阶梯式要求既符合当前储能成本曲线,又为未来技术突破预留空间;计量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则彰显了数据要素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核心作用。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推动发电侧与用户侧的深度协同,更将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智慧能源生态体系,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关键制度保障。
更多发电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发电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