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大厅网讯,在半导体材料迭代的关键窗口期,碳化硅(SiC)晶圆技术突破正重塑全球供应链格局。随着12英寸方形SiC晶圆研发取得实质性进展,头部企业在工艺适配、成本控制和应用拓展方面展开激烈角逐。行业数据显示,非中国供应链面临价格战与产能扩张的双重挑战,而AR眼镜光波导、AI芯片先进封装等新兴领域对大尺寸晶圆的需求正加速技术路线演进。
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晶圆行业市场供需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研究分析报告》指出,某国际头部半导体材料企业在本月宣布成功开发出12英寸方形SiC晶圆,标志着其在传统硅基晶圆制造经验基础上实现了关键跨领域突破。该技术不仅需要制程能力的提升,还需配套设备、量测系统及封装方案的整体适配——例如方形晶圆对存储容器尺寸提出新要求(现有圆形晶圆盒无法兼容),且SiC材料透光特性带来的检测方式革新尚未完全解决。
在切割工艺方面,8英寸SiC晶圆普遍采用激光技术,但12英寸产品因体积增大需开发全新切割方案。某企业研发的非激光切割法已进入应用测试阶段,其经验积累源于多年12英寸硅基晶圆生产的技术沉淀。这一进展为新能源汽车、5G基站等高压应用场景提供了更优解决方案。
二、价格战与产能竞赛下的产业格局演变,重点企业调整战略应对市场分化行业观察显示,全球SiC晶圆市场价格体系正经历剧烈波动:6英寸产品跌幅最深,8英寸次之。某龙头企业(市占率约33%)因成本结构劣势在2025年五月份申请破产保护,折射出国际供应链对价格下行压力的脆弱性。相反,另一家重点企业选择差异化路径——其12英寸SiC晶圆将于年内量产,并直接切入汽车电子、高端服务器等高附加值领域。
市场分析指出,非中国区客户正加速寻找替代供应商以规避风险。某厂商通过优化成本结构,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同时维持价格竞争力,目标成为该区域最具影响力的基板供应商。其2025年SiC业务营收占比预计不超过10%,但出货量增长将部分抵消单价下滑压力。
三、新兴应用驱动需求扩张,重点企业布局产业链垂直整合SiC材料的降本增效正打开多领域市场空间:
行业专家预测,随着光伏产业式降价路径在SiC领域重演,市场规模将伴随成本曲线同步扩张。重点企业通过联合设备供应商开发专用产线、投资长晶炉等核心装备,正构建从晶体生长到切割封装的全链条优势。
四、2025年全球晶圆产业竞争图谱:技术迭代与地缘博弈交织截至当前统计节点(2025/9/11),SiC晶圆市场呈现三重分化态势:
1. 产能维度:头部企业加速12英寸产线建设,中国区厂商凭借成本优势主导中低端市场;
2. 技术维度:方形晶圆切割、非激光加工等工艺创新成为差异化竞争焦点;
3. 应用维度:新能源汽车仍占主要需求(约60%),但数据中心与消费电子的渗透率增速显著。
迈向碳化硅时代的关键变量
2025年的晶圆产业正处于技术路线切换与市场格局重塑的临界点。重点企业通过突破12英寸SiC晶圆量产瓶颈,不仅巩固了在传统应用领域的优势地位,更借新兴需求爆发窗口抢占未来十年竞争高地。尽管价格战导致行业利润率承压,但材料性能带来的能效提升正推动终端产品加速转型——当成本降至临界阈值时,全产业链的结构性变革将全面启动。这场围绕晶圆尺寸、形状与工艺的创新竞赛,最终指向一个更高效、低碳且多元化的半导体新纪元。
更多晶圆行业研究分析,详见中国报告大厅《晶圆行业报告汇总》。这里汇聚海量专业资料,深度剖析各行业发展态势与趋势,为您的决策提供坚实依据。
更多详细的行业数据尽在【数据库】,涵盖了宏观数据、产量数据、进出口数据、价格数据及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等各类型数据内容。